
中国足坛再次因争议判罚成为焦点。在本轮裁判评议中,中超、中甲、中乙的三起关键判罚,均因“视频角度不清”或“画面被遮挡”而无法认定,最终维持原判。无论是越位进球的有效性,手球是否该判罚,还是球员冲突的责任认定,评议组反复使用的“无法证实”四个字,俨然成了处理争议的通用理由。
转播技术的不足,正直接冲击联赛的公信力。中乙联赛中,一次越位争议因触球点被球员遮挡而无从判断;中超焦点战里的手球判罚,因无法分辨球是碰到肩膀还是手臂而不了了之;中甲冲突事件也因镜头角度不足,难以追责。职业联赛引入VAR技术本是进步之举,但如果连基本的高清、多角度回放都无法保障,所谓“科技助力公平”反而显得苍白。
这背后折射出联赛管理仍显粗放。球迷并非不能接受误判,但难以接受以“看不清”为借口的敷衍态度。如果连转播环节都投入不足,又何谈提升整体竞赛品质?争议反复出现,不断削弱裁判的权威,最终损害的是联赛形象与球迷的信任。
中国足球若想真正进步,必须从细节入手。完善转播标准、增加机位设置、规范视频存档,本是职业联赛的基本要求。如果每次评议都因“画面模糊”而止步不前,公平竞赛就只能停留在口号层面。解决问题,首先要给真相一个清晰的镜头。